以前的農村絕大多數家庭都飼養有家禽家畜,農民平時可以把雞蛋賣到城里去,從而獲得一點零花錢。在母雞產蛋,農民賣雞蛋的同時,農民會根據情況讓母雞孵化出小雞,母雞時間長了之后,產蛋比較少了,然后又把母雞也賣掉,既是收入,又可以降低成本,還給社會提供了財富。同時所產的雞蛋和雞肉的質量也是比較高的,這可以認為是養雞方面的一個小循環。養豬、養羊等也是一樣,可以形成物種內的小循環。
養殖業是農業生產循環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不能把農業生產僅僅局限在種植莊稼、蔬菜和其他經濟作物方面。農業生產是一個要整的循環體,其中包含種植和養殖兩大方面,我們應該通過種養殖的有機循環,做到少投入,多產出,少污染。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同時也有一些我們不直接需要的副產品,如果把副產品利用好了,不但不會成為負擔,反而還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所生產出來的農業產品基本上都是綠色產品。
農村家庭養殖不一定數量就必須要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搞一點家庭性質的養殖就可以了。不需要農民投入過多的時間,利用空閑時間就足夠了。
發展規模化養殖有很多好處,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也有不足之處。規模大了之后從理論上講可以降低成本,但在現實操作中從事規模化養殖的勞動者往往不全是老板自己,很多勞動力都是雇傭來的,被雇傭者因為產業不屬于自己所有,他們付出勞動是必須要得到合理報酬的。而農民在家所搞的小規模養殖,自己是不會計較勞動報酬的,只會算一個總賬,能夠賺錢就行。
規模化養殖在防疫等方面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對于一些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是不可能進行使用的。大量使用的是通過各種檢測合格后的飼料和藥物,飼料和藥物在形成過程中又是以商業性質的產品出現的,因此把它們不計入成本也是不可能的。從各個方面看規模化雖然有很多好處,但商業性質的運營體現在所有環節之后,其成本肯定不會小。農民自己在養殖時所使用的很多農業副產品,因為自己對那些副產品的情況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大膽放心地進行使用。
從養殖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比如糞便,農民可以不計報酬地將其用于莊稼的生長方面,既減少了化肥的購買量,又對耕地土壤有好處。規模化后對糞便的處理就沒有農民自己那么隨意了。
農村的農民應該是種地、養殖和務工多業并舉,這樣既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循環,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提供物美價廉的多種農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