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小的蜉蝣(水上飛蟲),生命周期只有短短一天。蜉蝣和螞蚱交了朋友,很歡喜地在一起玩了一天。到了晚上,螞蚱說我要回家了,明天早上見。
蜉蝣不解,問螞蚱:什么叫明天?什么叫明天早上?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個白天,它從未見過明天。
后來螞蚱跟青蛙做了朋友。到了秋天,天氣逐漸轉冷,青蛙說:我要回去睡覺了,明年春天再見。這次螞蚱不解,問:什么叫明年?什么叫春天?螞蚱只有幾個月的生命,這就是它整整的一生。
青蛙開始冬眠,第二天驚蜇時醒來,開始了新一年的生活。不同于螞蚱、蜉蝣,青蛙見識過春夏秋冬,也明白春夏秋冬的道理。
后來青蛙認識了老虎。在山腳下,它陪老虎玩了一段時間。直到老虎說:我要回到山上了,我是山頭的首領,我不能不在。但是,青蛙不知道什么是山頭,也不知道什么叫“占山為王”,更不明白作為老虎,作為獸中之王應有的擔當。
后來老虎又和大雁做了朋友。到了冬天,大雁說:我要到南方過夏天了。老虎同樣難以理解:為什么要去南方?冬天的冰天雪地不也很好嗎?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山頭,我也可以享受我占山為王的一生。
老虎只能在一個山頭占山為王,見不到五湖四海的風光;而大雁卻能領略不同地方的春華秋實。
原來,對于蜉蝣、螞蚱、青蛙、老虎、大雁,由于它們的經歷、眼界、格局不同,導致它們看到的世界就不同,整個生命所呈現出來的景象也完全不同。
對我們而言,同樣如此;
一個人的眼界和經歷,決定了一個人面對困難的高度,和看待問題的深度,以及包容萬物的寬度;這就是格局。
曾國藩曾說:“成大事者,首重格局?!钡降资裁床攀歉窬郑?/span>
一、不解釋:是一種胸懷
以前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鎮上,有個少女懷了身孕,父母逼問少女孩子的父親是誰,少女被逼無奈,謊稱孩子的父親是附近寺廟的一位高僧。
孩子出世后,這家人抱著孩子找到了高僧,高僧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只說了一句:“這樣子??!”便默默接過孩子。
此后,高僧每天抱著孩子挨家挨戶討奶,小鎮的人們對他指指點點,甚至辱罵。
那位少女及家人看到高僧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而高僧自己卻日漸憔悴,內心很是愧疚。
終于,少女忍不住內心的煎熬,澄清孩子的父親其實另有其人,高僧聽到后仍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這樣子啊!”隨后又把小孩還給了少女。
高僧被別人誤解名譽掃地時,自始至終都從未有過任何解釋。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越解釋,越抹黑;越爭辯,越受傷。
公道自在人心,功過自有人評。
有位哲學家曾說:“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別人嘴里的你有多少個版本。”
是是非非,都是經歷;功功過過,已成往事。
與其爭辯,不如爭氣;與其解釋,不如行動。
二、不糾結:是一種灑脫
有一次陪我老婆去商場買鞋子,她很快就挑中了自己喜歡的款式,但是有兩個顏色都挺喜歡,不知道如何選擇才好。
我們在專柜里幾乎待了有半個小時,我老婆就在那兒糾結到底要哪個顏色好呢?黑色呢比較百搭,非常好搭配衣服,咖色呢很時尚有范兒,但特別挑皮膚。
我老婆反復問我:“你覺得哪雙好呢?”我說:“這得看你自己更喜歡哪雙?”我老婆當時試來試去覺得自己都沒有主意了。
于是我就說:“要不兩雙都拿了吧,多一雙鞋出門時多一個選擇”,我老婆當時白了我一眼,然后懟了我兩字:浪費。
最后她還是買了那雙黑色的鞋,但她在回家的路上表現得并不開心,邊走邊嘮叨自己其實最愛咖色的那雙鞋。
正當我說:“咱們回去把那雙咖色的也拿了吧”,我老婆的眼神殺再次襲來,我只好趕緊閉嘴;其實我老婆每次都買看起來性價比最高的,買了以后又始終覺得不高興,于是反反復復買,既沒節約錢,也讓很多東西成了無用的擺設。
當你必須做選擇時,很多人都會糾結。選A吧,又沒有B的好,選擇B吧
又沒有A的好;于是到最后無論他們選哪一樣,都覺得有遺憾。
大部分人的糾結都來源于想要得到的太多,又把一切看得太重。
羅胖曾說:成大事者不糾結。
不糾結,不計較;才能把人生越走越順,讓生活越過越好!
三、不責備:是一種豁達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向我大吐苦水,說結婚才幾年,就感覺已經走到了盡頭。
聊天之中,才知道讓他對婚姻感到失望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而是日常生活中對方總喜歡責備他。
平時只要她有點做的不到位,就會被借題發揮說他什么都做不好,只要犯一點小錯,對方都不依不饒的數落半天。
而這樣無止盡的責備和不滿,已經耗盡了他對婚姻的憧憬和再繼續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在任何關系中,每當遇到事情,只會采取責備的方式,不管不顧的發泄自己的情緒,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彼此的關系更加疏遠。
寬容是一種心量;心胸寬廣,仁慈厚道,才能贏得更多良善而持久的關系。
泰戈爾曾說:“不要因為你自己沒有胃口而去責備你的食物?!?/span>
唯有那些智慧通達的人,才有足夠的心量,這樣的人,才能容人、渡人。
四、不自大:是一種謙卑
以前有一位同事,是老板從行業的頭部企業挖來的,每次接到任務都很積極,但是提交的方案,都不是領導想要的。
開始的時候以是團隊還在磨合期,需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嘛,然而不管領導說什么,那位同事完全聽不進去,還大談特談行業的發展趨勢。
只要對他的工作成果有所質疑,他馬上就化身成斗戰戰士,增大音量,開始辯論;“我這個就是最好的方案啊,為什么要把好東西改成不好的?”,“我以前的上司就說過應該這樣做,他的專業可是行業的權威”。
領導苦口婆心的解釋,由于公司的定位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所以要求也不同??上?,他壓根就聽不進去,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東西是最專業的,任何改變,都是在褻瀆“專業”。
自大的人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認知,而且還會堅守固有的認知系統:我這么專業,這么優秀,別人不認可我,一定是別人的問題。
其實,自大源于內心的自卑,覺得自己差,就想著千方百計的放大自己,希望別人相信他是出類拔萃的。
圣經里說:上帝讓誰滅亡,總先讓他膨脹。
自信讓你勇往直前,謙卑讓你左右逢源。
五、不抱怨:是一種智慧
最近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小王,畢業于名牌大學,工作了兩年多,剛進公司不久,為人也很和善。因為是一個部門的同事,我們經常一起去吃飯,偶爾聊聊生活、談談工作。
慢慢的同事們發現新同事小王特別愛抱怨,他說不滿意上司安排的工作,感覺在打醬油,按照他的能力,簡直是大材小用,而且還要經常加班。
目前,她對這份工作充滿怨念,但想想房租生活費和眼下不容樂觀的就業環境,又不敢輕舉妄動。
同事們每天都能準點“收聽”到他的關于“懷才不遇”主題的憋屈與抱怨;時間久了,跟他一起吃飯的人、和他一起聊天的人,越來越少了;再后來小王離職了。
愛因斯坦曾說:“抱怨,只能說明你的無能,強者從來不抱怨生活”。
命好命壞,皆是生活的恩賜,若內心有光,黑暗中也能提燈前行,若心中有愛,再苦的生活,也能醞釀出甘甜。
王小波曾說“我從不抱怨命不好,而是認為它好得很”。
有句話說得好:“你從8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2樓往下看,全是垃圾?!?/span>
作家陸琪曾說: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
人生就像一盤棋,格局決定結局,成事在于大氣,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惟有大格局才能成為最后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