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南昌大學舉行,我校農學院教授呂新等指導的“天山云海—棉花生產智慧精準管理技術服務團隊” 斬獲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項目金獎。
“天山云海團隊”致力于推廣棉花精準管理技術和裝備,針對棉花管理水平低、質量把控弱等植棉問題,為農戶提供棉花從播種到收獲一體化精準管理的技術服務,實現規模化棉花精準生產,為棉農增產致富。
“我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我全部的力量,實現自己的農業夢。”團隊指導老師呂新深深眷戀著“天山南北,千里沃土”的新疆大地,他懷著對這片美麗富饒土地的赤忱與熱愛,無怨無悔地投身于智慧農業研究中。為了促進家鄉的發展,他致力于用現代信息技術助力農業發展,祈望實現用科研成果書寫綠洲的奇跡。
陳翔宇是“天山云海團隊”的負責人。2015年,他來到漫漫黃沙、熱浪灼人的五十一團,看到眼前的場景他曾想過離開,但當他看到連隊棉田里雜草叢生、蟲害泛濫時,他決心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為家鄉的棉花種植業發展尋找一條致富之路。
陳翔宇說,“我是兵團三代,對這里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父輩們已經‘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也想要為兵團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項目開展初期,困難重重。初到五十一團時,團隊成員夜晚只能到20公里以外的小鎮上休息,第二天早晨再返回棉花地。當地沒有飯店,常常是買幾塊馕餅,就著涼水湊合一頓飯。
“我們沒有一個人抱怨,因為萬事開頭難嘛,每個人都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談及此事,團隊成員楊秘笑著說,“但我們都堅信,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在項目方案實施初期,當地棉戶存在一些固有觀念,認為團隊里的成員都是群“小娃娃”,不敢把一家人的溫飽來源交給他們,所以并沒有人愿意接受他們的方案。
“雖然遇到了很多質疑,但我們并沒有氣餒,我們挨家挨戶去介紹我們的技術,相信總有人愿意嘗試一次。”陳翔宇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團里職工木沙艾力同意了我們的提議。當他點頭的那一刻,我感覺所有的苦都不算什么。”
實際工作遠比他們想的要更加艱難,棉花吐絮時,外殼會變得無比堅硬。盡管已經做好了防護,但還是無可避免地會被劃傷。2020年的暑假,團隊成員王匯涵突發高燒,陳翔宇也中暑暈倒,那一刻他們萌生了想要放棄的念頭。可當團隊成員王匯涵回憶起第一次去五十一團時的場景時,便立即打消了放棄的念頭。
“那時候,當地一位棉戶問我為什么要來自己的棉花地。我當時非常困惑,后來通過交談才知道,每次去棉花地里采土取樣,會對還未長成的棉花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近些年來,不斷有企業、志愿團隊等人來調查,并承諾會給棉戶們技術指導,可是這些人走了就再沒回來過。”王匯涵說,“再苦再累,我們也一定要完成這個項目,這不僅是履行對他人的承諾,更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該項目在新疆棉區的推廣已有了實質性進展,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82.97萬畝。在團隊的技術指導與幫扶下,棉農們對脫貧的信念更高漲了,脫貧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并完善,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產業發展收益。
該團隊從最初的潛心研發、物資捐贈到干部援助、人才培養,再到如今的產業幫扶、深度協作,扶貧協作的模式不斷升級,團隊持續進行精準幫扶。棉花產業扶貧項目成為引領當地經濟發展、帶動廣大群眾脫貧增收“棉棉”不絕的力量。
期間,令團隊成員們感到欣慰是,木沙艾力家的小娃娃興沖沖地跟他們說:“我以后也要考石河子大學的農學院,成為像你們這樣的‘新農人’。”那一刻,所有人的眼眶都濕潤了。
石河子大學
文字:曹曉娜
編輯:陳耀亭
校對:吳雨宣
編審:卿 濤 周小斌 宿閃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