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功的運營策劃,都是從造勢開始的。在序列式社群運營體系中,造勢可不是簡單地群發幾條消息或者私信一下有意向的好友就完事了。
接下來,就為大家揭秘造勢環節的具體流程。
造勢的目的
在序列式社群運營的整個體系當中,造勢是第一個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那么,我們為什么要造勢?要達到哪些目的?
信息充分觸達,調動潛在用戶注意力
既然我們要組織一波活動,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讓所有潛在客戶接收到我們的活動信息。
知道活動信息的人越多,預期參與的人就會越多,造成的影響力就會越大。
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圈通知、粉絲群公告、私信群發、重要客戶1對1通知、電話通知、短信通知……除了可以采取以上這些直接通知的方式,還可以選擇一些迂回的方式,即營造一種“很不巧”地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活動信息的情形。
制造期待,引起潛在客戶的關注
在造勢階段,我們告知潛在用戶相關信息的同時,也是在把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一點點地展示給潛在用戶,引起他們的期待。
這時候,他們能了解到的只是相關的價值,而且這些價值往往都是和他們有直接關系的;或是會對他們當下在做的事情有幫助,或是能夠解決他們當下的一些痛點、難點。
很顯然,這就能夠讓他們對社群后續的活動抱有一種期待,因為這里有他們需要的東西。
1.價值體現
把自己的“產品”描述得天花亂墜就等于價值高嗎?當然不是,這往往是在“自嗨”,比較典型的自嗨行為包括羅列各種高科技或者專利、羅列產品成分,以及把產品塑造得無所不能、用各種深奧難懂的專業術語來提高身價……
沒有人會因為這些買單。對于意向用戶來說,“有用”是最基本的價值,“比同類產品更有用”是最實際的價值。
拿一支口紅來說,“三項專利配方”“使用了某某珍貴原材料”“由某某大師做外包裝設計”……這些所謂的“價值”根本無法打動用戶,這些價值遠遠不如“能讓唇干燥的人如何”“能讓唇色黯淡的人如何”來得實際。
能讓意向用戶直接感受到產品“有用”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2.痛點刺激
痛點刺激,是讓意向用戶產生直接需求的“捷徑”。
這里首先要區分一個基本概念:問題不等于痛點!很多人習慣于把意向用戶的各種問題視為痛點,但實際上,有問題并不等于有需求。
比如一個女孩子的鼻子長得有些歪,并不等于她就有整形的需求;比如一個人很胖,也不等于他就有減肥的需求……我們要尋找、利用的是能夠讓用戶產生購買需求的痛點,而不是“無關痛癢”的問題。
在尋找痛點的問題上,方法有很多,但是類似于大數據分析、用戶調研之類的方法,對于大多數社群運營者來說實現難度很高。
比較起來,利用場景去強化痛點的方法則更容易實現。
篩選潛在精準客戶,創建精準客戶群
在造勢的過程中,我們最初面對的意向用戶群體是比較廣泛的,那這些人都是我們需要的嗎?或者說,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公平”對待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這些群體里,一定有一部分人具備更強的意向,我們要把這部分意向用戶找出來,因為對精準意向用戶的深度運營,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成果。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設計一些玩法和流程,把那些精準的潛在客戶篩選出來。
一般來說,為了讓更多人參加活動,互動的動作會遵循簡單、方便、易于篩選的原則來設計,比如在朋友圈點贊或者私信回復一個暗號等。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以點贊、回復暗號、轉一筆小額的誠意紅包等方式作為篩選門檻。
制造參與機會,提高社群活躍度
對注意力的抓取以及對期待感的制造,都是為了讓意向用戶們對我們的社群保持關注,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不能把這種關注保持下去,那社群的氛圍就很有可能在初期的“熱鬧”之后,很快“冷清”下來,這也是很多社群在運營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造勢階段就要設計出社群成員能夠參與的社群活動的入口,讓他們能在社群里發揮出更高的能動性。這可以很有效地提高社群的活躍度。
以上是造勢的4個核心目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造勢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造勢第一步:創建轉化群
序列式社群運營的第一步是造勢,而造勢的第一步是創建一個轉化群,再把精準用戶導入這個群。如果是直播場景,就是創建直播間,讓精準客戶收藏。
在學習創建轉化群的流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營銷型社群的幾種主要類型,這可以讓大家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不同類型的社群,承擔著不同的任務,也需要采用不同的運營方式。
對于一個轉化群來說,肯定是以活動為主。我們該如何創建一個有吸引力的轉化群呢?請看如下流程以及步驟。
第一步:明確建群目的
建立轉化群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創建一個運營活動的“主戰場”。
第二步:組建運營團隊
一次成功的社群運營,離不開運營團隊的完美配合,團隊成員需要提前了解各自的職責,知道各個崗位需要負責的任務。
只有各個崗位之間像齒輪一樣嚴絲合縫地配合起來,才能真正把一次活動運營成功。一般來說,要在社群里運營一次線上活動,需要有策劃人、總指揮、設計、文案、咨詢客服、群管理員、分享嘉賓、對接客服等多個崗位。
第三步:定位精準用戶
對于我們準備組織的活動,哪些人具備更強的意向?會有更高的參與可能和有更直接的需求?要想搞明白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哪些人群是精準的潛在消費人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基于他們的喜好和偏向,以及他們可能存在的渠道,進行針對性宣傳。
當然,要定位精準用戶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我們必須先把將要發售的產品摸透,熟悉它的所有細節,這樣才能根據產品的特性,匹配出真正精準的意向客戶。
……
然后,我們又對產品進行了重新定位。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我們要想找到那些精準用戶,那就必須先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精準定位,既要凸顯產品的價值,又要盡量避免同質化,畢竟大家都不會對市面上隨處可見的產品有太大的興趣。
產品定位示例
第四步:選取群名稱
群名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入群率。好的群名稱,能夠第一時間抓住意向客戶的眼球,并向他們傳達這個群的主題。
第五步:策劃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策劃主題時,需要多從運營的角度來考慮,選取更有利于進行用戶培育的主題,而不是直接把產品概念丟給意向群體。
所以說,策劃活動主題時,我們不能將最終目的表達得那么直接、徹底,就好比我們不可能對潛在客戶說:“本次活動就是為了向你推薦某一款產品。”否則,社群就會完全變成一個“推銷”群,促銷意味太濃,會讓很多客戶看到消息時認為這是一條廣告,從而拒絕進群了解活動詳情。
第六步:設定入群門檻
在微信群(活動群)里舉辦線上活動時,參加活動的人越精準,最終被篩選進群的人員數量就會越少。但是正因為精準,互動的氛圍才更容易調動。
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對方拍一下梳妝臺的照片、列出3款常用的護膚品品牌等。這種門檻的設定很簡單,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方梳妝臺的照片以及常用的護膚品品牌,判斷出對方的購買力以及消費偏好。
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判斷標準,以便后續更好地進行針對性的培育以及引導。另外,我們也可以把門檻設定為轉發信息、朋友邀約或者發一個小額的紅包……不管他們是有主動分享的意愿還是有付費的習慣,相比起很多社群里常見的“潛水黨”來說,他們的質量都更高,也更容易接受我們后續的培育。
第七步:策劃入群儀式
我們在篩選出潛在的客戶后,接下來就要把他們邀請到活動群了。在他們進群的第一時間,我們需要歡迎并與之互動,讓他們感覺到這個群是活躍的。
我們可以先發歡迎詞表示歡迎,并告知我們接下來的活動安排,這樣他們才會保持期待。如果在他們進群之后,整個場面都是冷冰冰的,沒有人理會,他們感受不到任何熱情,也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整個活動的氛圍就會被破壞,后續的運營和培育也無從談起。
在歡迎詞里,除了應包含后續活動的相關安排外,還有幾個關鍵的信息點要著重體現一下:
(1)被歡迎者的名字(很多人一起進群時,可以采用@所有人的方式;單個人進群時,可以@具體個人)。
(2)這個群的具體定位(盡量和群名要表達的保持一致)。
(3)給入群者一個稱謂(比如“美妝群”里的人可以稱呼為“美妝達人”,有稱謂、有身份,才有歸屬感)。
第八步:確定社群主角
一個轉化群里,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主角?設想一下:當我們進入一個線下活動會場時,如果沒有人來接待、引導,那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座位可以坐、哪些座位不可以坐。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在這個會場里待下去嗎?就算能勉強待下去,我們對這次活動還會有任何期待嗎?一個沒有主角的會場,是沒有主心骨的,也完全不會對在場的人有任何號召力。
在社群里也是如此。我在輔導一些社群運營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主角缺失的情況經常出現:一些潛在客戶被拉進微信群之后,不知道該怎么聊、跟誰聊。
雖然群里面有很多人在講話,其中也有主辦方的員工講一些比較官方的話,但是新進群的客戶沒法確認他的身份、他的角色,所以即便是這些工作人員的發言,也沒有什么權威性。
未明確主角的情形
在大家不知道該聽誰說話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直接做產品發售,那轉化率是極低的,甚至很有可能沒有轉化。
所以,我們需要在群里確定中心人物,即這個群的主人。所有其他的工作人員都來塑造他和推崇他,關于這個群的各種權威信息都通過這個主角進行發布,尤其是促銷活動內容的發布。
如果把一個群比作一個公司的話,那么這個群需要以老板為中心,客服、產品專家、技術專家等作為“綠葉”。而且,每一個人在群里都要反復強調自己的身份,這可以通過修改群昵稱的方式來體現,也可以在每一次講話過程中進行強調。
比如“大家好,我是本群的群主,在公司負責品牌策劃,下面我跟大家說幾句”“大家好,我是本群打雜的,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問××”……做好角色劃分之后,群成員才會感覺到這個群是有組織的,也很清楚在這個群里遇到事情該找誰、誰在哪方面有決策權。
這樣就可以有效樹立社群的權威感,加強群成員的信任感,從而為我們后面的運營和培育奠定基礎。
本文來源:客流貓,歡迎轉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