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拼多多發布第三季財報,宣布總營收為355.04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65%;歸母凈利潤為123億元,同比增長277%。拼多多實現了連續6季度增長,實現了6個季度連續盈利。
一直有一種說法:拼多多的大量盈利主要來源于商家。按財報數據看,商品銷售收入下滑了31%,而來自商家的廣告收入,在第三季度已經達到284.3億元,同比增長58%,占總收入比值超過八成;交易服務達到70.22億元,同比增長102%,占比接近兩成,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
可以說是商家養活起了拼多多,是無數中小商家的托舉,拼多多才成長為電商小巨頭,可拼多多卻以怨報恩,為了討好消費者,拼多多胡亂罰款、縱容“僅退款”,讓眾多商家感受到了寒冬里的寒冷,抱怨連連。拼多多幫助消費者退費時根本不征求商家的意見,也不給商家辯解機會,直接扣退,許多時候消費者還沒有退貨錢款就已經退還給了消費者,導致貨物被人非法占有追不回來,損失慘重。此外,拼多多在消費者不申訴要求退款的情況下,經常提醒引導消費者“僅退款”,這種亂作為的行為也傷害了商家的心。
商家申訴渠道不暢通,投訴一年都得不到有效解決,還經常無故被處罰,讓商家叫苦連連。許多商家選擇了忍讓,但更多的商家聯起手來通過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還有商家直接選擇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因此當拼多多財報一出,我們看到最多的其實是商家的抱怨:“這都是吸的我們的血”,“中小商家完全活不下去”等言論比比皆是,有的商家為了挽回損失還會調高商品價格,這也導致本來以低價著稱的拼多多,價格比同類平臺越來越高,也開始出現消費者流失的情況。
許多商家表示,留下來比離開還難受!
]]>從這串數字可以看到,天貓沒有讓眾商家失望,以超預期的高速增長,和品牌方一起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存量時代,商家需要的是確定性,而淘寶作為商家經營的主陣地,擁有自身完整的經營工具和成熟的基礎設施,可以也有能力為商家帶來確定性的增長。
二次元古風服裝增長829%、內衣洗衣機增長2043%、地毯清洗機3034%、面膜冷熱儀增長5568%……
在我看來,淘寶的厲害不僅僅在于對頭部品牌的升華能力,更是對中小品牌,甚至是小眾品牌的包容力。
雙11僅僅展現了淘寶天貓一部分內功成果,但它足以證明淘寶面對競爭對手,甚至是未來的應對能力。
左手新品類,右手老字號。今年天貓雙11,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為首的老字號品牌,在天貓取得了集體爆發,短短4小時,44個老字號品牌成交額均已破千萬。
值得關注的是,淘寶直播依然是流量擔當,11月10日12點,淘寶直播新主播達人的日均觀看人次同比增長561%。過去一年,淘寶新增主播超過50萬。
淘寶天貓的第14個雙11即將步入尾聲,新的發展周期已經到來,而天貓也在不斷通過技術創造拓展新的想象力,為品牌商家以及超10億平臺消費者帶來新的價值與期待。
]]>經濟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為什么大多數人都感覺賺錢越來越難呢?你看我們最新的GDP數據啊,今年第一季度又同比增長了4.8%,但是對于多數人而言啊,感覺現在賺錢是一年比一年難啊,今年春季的生意也明顯沒有去年好做啊。這種經濟數據和體感上面的矛盾是為什么呢?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啊,人們賺錢卻越來越難。這個視頻啊,用大白話和大家講清楚這個問題,我總結為三大原因啊,尤其是第三個,應該是大多數人切身感受到的痛啊,你看是不是啊?第一個,首先啊,宏觀層面經濟結構的變化啊,這么說會有點籠統哈,我們把這幾年的經濟結構拆開看一看啊,看看新的增長,他到底增長在哪里啊,這張圖就是過去幾十年啊,我國GDP的構成里面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啊,大概是2012年左右開始,我們第二產業,就是俗稱的制造業啊,GDP的占比基本就開始下滑了,而為經濟帶來持續增量的是第三產業,也就。我們俗稱的服務業從90年代就在持續上漲啊,為了看得更加仔細,我又重新統計了一下2015年到2021年第123產業的產值變化啊,就是這張圖,總體上面看啊,從2015年到現在,第一產業的總規模變化不是很大啊。然后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比第二產業要快啊,比如2020年疫情的時候,第二產業幾乎沒有增長啊,但是第三產業還在增長啊。從絕對值上面看,2015年到2021年啊,第三產業總規模增長了將近三十萬億,而我們主力的第二產業只增長了十七萬億,所以整個新的增長明顯是偏向于第三產業的。那第三產業都是哪一些呢?啊,除了我們常規理解的哈,餐飲酒店之外,還有金融服務啊,信息計算、網絡通訊啊,倉儲物流、文化娛樂、專業化服務啊,比如律師咨詢、技術研究等等等等啊,這些產業和我們多數老百姓賺錢啊,關聯都不是很大,對吧?據相關的就業統計哈,我國第一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啊,大概是4.2。左右啊,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大概是三個多億,而實際上面,因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里面有大量無法統計的從業人員,所以第一第二產業的實際從業人員應該會更多啊。所以你就會發現新的主力經濟增長啊,其實和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都是錯開的啊。整個經濟的主力增長主要都落在第三產業上面,而且更多的是在第三產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啊,比如華為、阿里、京東啊,百度、騰訊等,字節跳動、大疆這些企業哈。這一批科技企業相比于2015年到2021年,他們的新增的營收規模超過一萬億,而這些新的增長又確實和大多數人沒什么關系對吧啊。所以更實際的哈,比如最近兩年啊,很多做傳統生意的老板,你可能辛辛苦苦干一年哈,你還不如一個女網紅在抖音和快手上面和別人打幾場PK賺錢賺得多啊,這個就是典型的產業差異啊,前者屬于增長緩慢的傳統行業,而后者屬于迅速崛起的網絡娛樂啊,你在制造業是吧,在傳統門店做生意啊,覺得賺錢。越來越難,而后者那些主播他就不會有這種煩惱啊,這個就是主體經濟結構的變化,哪怕就在制造業啊,消費也逐漸偏向于智能化,高端化啊,講究設計,講究工藝,講究顏值,而大量的榮譽制造,那低端制造以及相關鏈條上面的那些渠道商和服務商啊,日子越來越難過,這是不可逆的啊。第二個原因就是很多行業啊,市場規模增長不明顯了,甚至還出現了下滑,但是玩家越來越多,競爭慘烈啊,說白了就是市場還是那么大啊,需求還是那么多啊,或者是說有一點點微微的增長,所以啊,GDP的規模能夠穩步向前,但是行業的玩家多了啊,各種搶單,打價格戰,很多人就會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越做越薄。在經濟學的角度啊,這個就是行業的周期屬性,任何行業都會經歷啊,初始期,成長期,成熟期啊,衰退期,就像圖中的ABCD啊這四個點,生意最好做的事逼這個階段在a點很容易當炮灰,在C點的話就開始激烈競爭啊。隨著近20年的快速發展,你會發現。發現我們生活各方面的物質需求基本都得到了比較大的滿足,很多行業的發展啊,比如機械行業是吧,汽車行業啊,服裝,玩具家具,3C數碼是吧,很多其實都到了C點或者是地點啊,行業到了這個時候,新的出路往往都是產業升級啊,產品升級服務升級啊,創新升級是吧,你比如智能手機啊,替換功能手機,智能家居,逐漸去替換傳統的家居,又比如現在正在逐漸實現的啊智能汽車概念等等等等啊。服務行業是吧,你比如海底撈的服務是餐飲,就是傳統石油是餐飲的重大升級啊,海底撈賣的其實就是服務,對吧?當然好,我認為海底撈的核心邏輯其實是差異化,服務只是他表現出來的點,
還有第三個原因哈,這是重點,就是市場在出現兩極化,品牌更強,資本更強,專業更強的企業或者是團隊,他轉走了更多的錢,導致龐大的常委從業人員啊,賺錢更加困難。這里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啊,比如我經常關注的家居行業啊,過去三年。頭部十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在進一步的擴大啊,財報上面的利潤也在持續增加,但是大量的中小工廠的日子都不好過啊,在疫情的沖擊下面,很多長尾企業啊,銷售量萎縮都很厲害,市場在向頭部聚集啊。這個現象應該是在很多行業都是這樣子的,對吧?比如現在的電視機行業是吧,智能手機,空調啊,你會發現基本上都只剩下幾個大品牌了啊,其他基本都死光了。還有一個更加經典的例子啊,就是賣口紅的李佳琪啊,一個李佳琪一個網上直播能夠賣幾十億啊,原本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口紅需求都被高度集中了,李佳琪賺翻了,但是全國幾十上百萬的化妝品店啊,日子可就不那么好過了。這個就是網絡充分發展之后,出現了市場兩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