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也是單量最高城市,如果把湖南比作光明頂,廣東稱得上是黑木崖,日月神教,唯我獨尊,有天下第一的東方不敗,也有唯我獨尊的任我行,群魔亂舞,是最好形容。
在這座城市中,美團、多多買菜、淘菜菜是絕對的主角。
美團,廣東,坐穩第一,彈指一揮,月GMV超16億,一直屹立山頭,曾被多多買菜追平,卻未曾被超越,廣東壁壘已深。
多多買菜,不瘋魔不成活,廣東月GMV超10億,順德大倉,是其全國單量最高大倉,屢屢嘗試突圍,但始終未果。
淘菜菜,番禺設倉,目前淡季,部分區域把網格倉改為直送,控制成本;與之相隔不遠的興盛,放棄粵東進擊,死守珠三角,共享倉項目停滯,以守為主。
下面我們以多多買菜的三次圍剿,來拉開廣東征戰的序幕。
前兩次圍剿
縱觀廣東,能與美團匹敵的唯有多多買菜一家,其余兩家尚不成熟。
淘菜菜雖起量快,但sku和美團有差距,美團廣東巔峰是3000sku,淘菜菜目前只能到一半,競爭力難及美團。
而興盛單挑美團也難,現在興盛廣東單量較穩,坑位也穩,供應商沒啥變化,追求穩定壓倒一切,沒啥補貼,不擴張,不激進,粵東不去,粵西不開,獨守珠三角,隔岸觀火,靜看美團與多多買菜角逐。
而多多買菜反超的決心一直很強烈,前后三次圍剿,步步緊逼,非常激進,若沒有多多買菜死死咬住,美團廣東早已打平。
第一次圍剿,是當年夏季大件貨,用酒飲批發來拉起下沉單量,提高團點密度,打法極狠辣,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回頭來看,大件貨短時間拉起下沉市場單量密度,打了美團一個措手不及,還沒反應,單量就節節攀升,但也讓網格倉一臉懵逼,老板大汗淋漓死命搬貨,一算成本,虧的要死,猛然反應,這是堪比“舊社會的剝削”,后面關倉拒貨,誓與平臺玉石俱焚,一波反抗,多多買菜動作收斂。
而今年夏天淡季,大件貨沖單沒當年猛烈,多多買菜如今一手降網格倉費用、一手慢慢提大件貨銷量、一手做分倉。
降網格倉費用,蓄謀已久,眼看美團部分城市退出,多多買菜全國一家獨大,心狠手辣,不在話下,再降成本已成定局。
降成本同時,單量還得穩住,所以大件貨不能斷,但又怕網格倉罷工,所以小心翼翼提大件貨銷量。
而分倉則是稀釋網格倉單量,以防老板反水,單量集中,造反成本低,平臺損失大,因此分單制衡,削弱造反能力。
今年夏天,多多沒了以前極端,但依然雞賊,打法效果卻大不如前,大件貨圍剿失敗。
第二次圍剿出現在上一年底和年貨節期間, 一靠大促,二靠囤貨,三趁美團提毛利,電光火石間,瞬間起量,與美團廣東單量齊平。
大促,靠供應商給彈藥,以給坑位為由,收點供應商過路費,特別是上一年雙十一、雙十二,補貼都是供應商出。
囤貨,多多中心倉一直設置存儲功能,方便竄貨,同時也方便打劫美團休閑供應商,給供應商放貨,看似便捷。提毛利,恰逢美團提毛利,與供應商battle階段,趁火打劫,意義明顯。
雖一頓輸出,但這次圍剿只限打平,后期持久力不夠,第一供應商不是傻子,提供彈藥可以,但不能白嫖,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事不干,所以補貼彈藥未能持續。
第二美團提毛利,供應商有意見,但用戶能接受,廣東人消費始終認可,后面會詳細說,總體來說多多第二次圍剿爆發力足夠,持續力不足。
失利原因
兩次圍剿,急火攻心,雖有出彩之地,但未能戳到美團痛處,打蛇不到七寸,至多傷及皮毛,反而供給側,消費側,以及組織側都暴露問題,其中商品側問題較多。
第一,供應鏈的不穩定和破碎性逐步放大,這是由競價模式、忽視基礎投入以及缺乏耐心,過分依賴標品導致。
無底線競價導致品質不穩定。其中生鮮競價導致品質難控,供應商好貨不留,爛貨才拿,用朋友張丹丹的話描述:“多多的打法不能整體來分析,可持續不強,如果一直薅羊毛、排期不穩定,給不到供應商穩定的預期,品質波動肯定大,廣東無論有錢沒錢,應該都是在意品質穩定的 ?!?/span>
相比之下,美團則是分層競價,比如同品質的貨才拿來競價,如菜心,有a貨,b貨,c貨三檔次,a貨則以一個價格檔次來競價,b貨也拿一個價格檔次來競價,c貨亦然,不同品質的貨競價不同,背后則是完善生鮮標準的建立,而多多買菜一靠競價二靠入庫品控,以提高入庫標準來拒收爛貨,但這治標不治本,留不住優質供應商。
為快速見效,達到目的,多多買菜商品側追求短期利益,不愿意培育新品以及做基礎設施投入,這導致了對日化酒飲標品的過分依賴,商品側結構畸形,打法比較單一,有奇招但無耐心。
比如每到夏天淡季,“水多多”上線,多多用大件貨批發來提單量,而美團則較平衡,除了酒飲外,凍品單量節節攀升,單是廣佛凍品,銷量是多多3倍,豐富性和差異化是多多買菜不具備的。
多多的凍品遲遲未打開銷量,一是不放心上,凍品需要口碑復購,需要一定時間,短期銷量不會太高;二是基礎投入,運輸要冷鏈保溫,分揀要干濕分離,多多買菜追求低成本;三是競價問題,凍品做競價,非常容易暴雷。
相比之下,美團老老實實,則依托中心倉分揀能力,以干冰和冰板保溫,保證凍品能保證到下午兩點不變質,再加上網格倉的準時,凍品這一類目銷量在攀升。
既要低成本,又要一擊制敵,多多買菜在走火入魔的邊緣瘋狂游走。
而多多買菜的供給側的問題,導致了消費側競爭力的削弱,激進的戰術,掩蓋不了商品核心問題,比如除深圳較精致外,廣東總體消費習慣偏接地氣,對及時零售也沒太放心上,關鍵價格合心水,他們白天工作點外賣,晚上買菜煲湯,而他們更偏美團,第一是美團品類偏c端,豐富的同時,可選較多,比如凍品、休閑食品等,而多多買菜品類更偏b端。
另外美團綜合能力更適合廣東消費者,就像張丹丹所說的,可能廣東地區的確更適合美團的組織特點,就是體驗偏中庸,沒有太多特色,但勝在履約穩定,品質穩定,整體四平八穩。
另外過早地去團長化,導致優質團長往美團靠攏,特別是珠三角一帶,比如大學團長被美團一窩端,美團大學一個團長一天最高1000單,把整個廣佛團效拉高,美團廣佛團效35到40,已接近打平水平,而多多買菜則直接放棄這批優質團長。
商品側缺乏連貫性,打法上毛躁,決定了多多買菜前后兩次圍剿的失利,歷經兩次徒勞無功,多多買菜仍不服輸,調整兵力,卷土重來。
第三次圍剿
挺住多多兩次圍剿后,美團增量還是爬了起來,從上年月GMV10億到今年16億,尤其珠三角,護城河已成。
兩波圍剿,未見成果,眼看局面未開,第三次圍剿中,多多買菜學聰明,第一繼續用拖字訣,堅定不移的砍成本,與美團打消耗戰,賭美團降不了成本,做全國市場的收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二多多一頭扎入下沉市場去,聚焦茂名、陽江、湛江一帶,把包圍網拉大,去開發下沉市場,既然珠三角干不過美團,互換戰場,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以此來和美團打持久戰,把決戰時機拉長,中心倉擴大,把單量的增長賭在下沉區,廣東是美團希望的燈塔,多多買菜誓要撲滅這熊熊烈火。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1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