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15秒短視頻撐不起一個繁榮的生態。原先抖音的定位就是立足于”15秒短視頻“模式,而如今為了加了加快商業化,中長視頻和直播占據了主要地位,本文將對抖音下降短視頻的權重的原因進行分析解讀,值得一看。
抖音是短視頻的代名詞,但不少用戶發現,如今在抖音上刷到短視頻越來越難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播、集錦、節選、微短劇等中長視頻內容。
“在抖音上,看完一條視頻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了。”29歲的賀蘭是抖音的忠實用戶,15秒、帥哥美女、唱歌跳舞,曾是抖音身上最顯眼的標簽,但最近,抖音的一些變化,讓他感覺不是很好。
賀蘭每天刷抖音的總時長在3個小時左右,近來,他明顯感覺到平臺推薦的短視頻內容正在變少,讓他想不通的是,自己明明點贊帥哥美女唱歌跳舞的短視頻不在少數,按照抖音的算法機制來看,應該會推薦越來越多的此類內容。但現實是,偶爾點贊的“劇情類內容”開始變多,這種“劇情類內容”時長更長、內容更豐富,會比一般的15秒短視頻更消耗時間,也讓他更沉溺其中。
“相比15秒的短視頻,30秒、1分鐘,甚至時間更長的中長視頻,內容肯定更豐富,也更有看頭,但對于閱讀場景的要求也在變高。”對于賀蘭而言,在工作的間歇,或者上廁所的時間,刷刷短視頻,算是一種休閑娛樂,但是隨著內容時長的增加,看不完或占用時間太多的兩難,成了他的痛苦。
在業內人士看來,15秒短視頻是入門級內容,只要有臺手機,誰都可以拍,目前在抖音上,拍攝時長依舊默認為15秒。“15秒,屬于UGC,大多來源于市井生活,偶有驚喜,這也是很多人所說的,抖音原來的樣子。”不過,這類內容往往很粗糙,更精致的內容,需要PGC、OGC來生產。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15秒短視頻幾乎不可持續,“短視頻的爆點,基本上來源于現場,比如樓塌了,洪水來了,突發事件,等等,這些都難以量產。”創作者金青表示,而抖包袱抖機靈的短視頻,最大的缺點就是很容易被抄襲,一個好的段子,可能被幾十個號復制。“更關鍵的是,短視頻幾乎無法形成穩定的商業化渠道。”
金青介紹,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商業化主要模式是廣告和抽傭(來自于直播打賞和帶貨),對于創作者來說,商業化則來自于交易,“我們提供內容、才藝、商品,讓用戶買單。”幾年拼殺下來,幾乎所有的創作者都走上了同一條路,那就是拋棄短視頻,“15秒玩玩可以,賺錢還得靠中長視頻和直播。”
業內人士表示,抖音初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音樂短視頻社區平臺,但短視頻沒有一套完整的變現模式,長久以來的支撐性收入,還是比較單一的商業廣告,撐不起一個繁榮的生態。直播做起來后,變現之路才開始清晰,如今,其他商業化業務,比如電商、社交、本地生活等,基本都是基于直播。
湖南一家MCN公會負責人向圓錐體表示,從2019年底公司就開始尋求轉型,從直播打賞轉型做帶貨,而旗下藝人早期的推廣內容也從“秀才藝”,變成了“情景劇”,比如推男藝人的表演劇本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女藝人的劇本則是“瓊瑤苦情劇”,還有白富美、搞笑女的人設等,視頻時長也相應改變。
在金青看來,內容作為直播的導流工具還是很好用的。“但15秒,還是太短了,至少要30秒以上。”抖音博主“安秋金”團隊一位工作人員說,時長與內容想表達什么有直接關系,但市場證明,內容最佳時長在1分鐘左右。
火星文化CEO李浩介紹,抖音初期主推15秒短視頻,專注于BGM,特效等,是需要與長視頻平臺“愛優騰”拉開差距,搞差異化,填補用戶碎片化的時間。但現在的抖音,用戶量足夠大,用戶粘性足夠強,就不用局限于短視頻了。
從近兩年抖音火爆出圈的內容來看,15秒的短視頻確實再難出爆款,轉而取代的是中長視頻或者直播。比如最近爆火的劉畊宏,以及去年底出圈的張同學等,都是如此。
2020年9月,抖音APP商店改名,從“抖音短視頻”更名“抖音”,這意味著“短視頻”只是抖音發展的一種內容類型,而不是全部。同時間,抖音發布“DOU知計劃2.0”,為科普內容開放5分鐘權限。
北京字節跳動CEO張楠曾在2021年公開表示,越來越多用戶在抖音上的視頻化表達,讓抖音逐漸從一種娛樂方式變成一種社交方式,未來還可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之相應,產品主推的內容風格也有所側重,內容風格決定的“時長”也跟著轉換。
去年11月,字節跳動組織架構調整,旗下的頭條、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并入抖音,該板塊負責國內信息和服務業務的整體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內容及服務。不管是西瓜視頻還是今日頭條,都打通了通向抖音的內容體系,抖音的內容變成了圖文、視頻、資訊等匯聚的平臺。
據《圓錐體》觀察,在抖音iPad版本,在“推薦”“關注”與“同城”三大一類入口外,并列的還有“游戲”“免費看劇”與“熱點”等,其中,“免費看劇”提供了電視劇、電影與綜藝等類型長視頻節目,在6月12日,其櫥窗位置推薦的電影是《催眠大師》與《滾蛋吧!腫瘤君》。
數據顯示,2022年,抖音日活量突破7億,意味著抖音的用戶增長即將見頂,爭奪用戶時長成為抖音的首要任務,而鼓勵專業創作者生產、豐富內容的多樣性是留存用戶的基礎。業內人士表示,無論從內容生態的角度考慮,還是著眼于商業化的可能性,短視頻的權重逐漸下降,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失寵”的15秒
在2016年上線初期,抖音主打15秒短視頻,標簽是“潮酷和時尚”,并確定了抖音“年輕、時尚”的風格。這個定位讓抖音在開始發力時占據了優勢,并用“俊男”“美女”“大長腿”的節奏感視頻,吸引了大量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涌入。
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抖音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2018年3月,抖音正式啟用全新的品牌口號“記錄美好生活”,這讓抖音的用戶群體更加大眾化。為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抖音15秒的視頻時長也被打破,各色各樣的內容開始涌進平臺,構成如今豐富繁榮的內容庫。
“類似微博的發展過程,一開始用限制的方式形成社區氛圍,達到一定規模打開限制,讓五花八門的內容進來,加大粘性,如果還是限定15秒的短視頻,會限制創作者的門檻,也無法滿足觀看者的多元化需求。”一位產品經理告訴《圓錐體》。
今年以來,15秒短視頻在抖音平臺的占比開始降低,是很多用戶的直觀感受。作為一個資深“顏控”,26歲的冬梅從一開始玩抖音就是沖著帥哥來的,炫彩的燈光、帶感的節奏、帥氣的臉龐,每一個都是吸引她加入的充分條件。曾經下拉列表幾乎都是跳舞的15秒視頻,隨著時間推移,這類內容開始變少,而其他內容越來越多,如知識、科普、美容、評測、游戲、直播等開始被集中推薦,這類內容的時間越來越長,也逐漸稀釋了她看帥哥的興趣。
現在吸引她留在抖音的是各式各樣的新鮮內容,其中最吸引她的數電影解說合集。在抖音的下拉列表中,系統推薦的影視劇解說幾乎都是分集,一旦被吸引,想要繼續觀看就要關注博主更新,并在博主主頁追劇。一旦刷到單集視頻,通常要花費十幾分鐘、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沉浸在單個博主的主頁上持續觀看,這比以往刷帥哥的視頻更消耗時間。
中老年人對抖音的沉浸時間也逐漸變長,豐富的內容種類是留住他們的關鍵。以往張阿姨在抖音上只分享唱歌視頻和刷民謠歌曲,但是現在,情感專家的婚姻故事、離婚律師的忠實勸告、家長里短的情景喜劇反而占據了她的大把時間,每天劉阿姨都要在抖音花費五六個小時的時間,并在抖音上總結“人生忠告”,二次消化之后拿來反向教育子女。
對于創作者來說,更長時間的內容除了可以增加用戶黏性之外,還能搭建穩定的商業化路徑。前幾年抖音平臺爆火的“廣東夫婦”就是走了這條路徑,通過搞笑視頻出圈爆火,然后直播帶貨。而直播帶貨,是抖音目前商業化比較清晰的模式。去年618,廣東夫婦單場帶貨3.04億,是抖音平臺的頭部帶貨主播之一。
對于平臺來說,用戶使用時長是他們“日進斗金”的秘訣,為了最大限度地留住用戶,各平臺都選擇發力中長視頻。隨后,抖音、快手上的視頻時長開始逐步變長,從15秒、30秒、1分鐘、5分鐘,直至15分鐘,甚至更長。其中,知識科普這類視頻的時長,受到的限制更小,相關內容創作者還得到了不少流量扶持。
2019年6月,西瓜視頻聯合抖音、今日頭條共同發起“中視頻伙伴計劃”,抖音也首次開通了流量分成計劃;8月新版抖音也推出了新的社交玩法,并且在抖音APP首頁中加入了“長視頻”專區;2019年4月,快手發起“你呼百應”創作者招募計劃,招募更多優秀創作者加入快手商業生態當中,同年7月快手公布“雙10計劃”,鼓勵創作者加入和參與10億分成,鼓勵創作者單場多品牌混合直播和CPT(按時長計費)等。2021年,騰訊在線視頻成立后首次亮相,以IP為根本,全面發力長、中、短視頻,并將騰訊視頻與微視進行了新一輪的整合。
數據顯示,抖音不同時長的內容占比正在發生變化,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是,視頻時長在1分鐘以上的內容占比開始提高。《圓錐體》通過“巨量算數”隨機比較了2021年和2022年抖音視頻時長占比分布,發現2022年5月30日至6月5日,視頻1分鐘以上的內容占比21%,而在2021年同期則為18%。
二、改變的“算法”
抖音從2018年開放MCN機構入駐,開啟了創作者的專業化與升級之路,為了爭奪用戶與流量,這些專業化機構陷入內卷,不斷推高內容制作門檻與成本,其表征之一就是,視頻時長變得越來越長,1分鐘甚至3分鐘的中長視頻成為常規發布內容。
“整個內容生態是越來越卷的,無論是對視頻內容品質還是表達形式。”抖音博主“安秋金”(貧窮料理)團隊說,他是一位美食博主,擁有2145萬粉絲,在發布的700多個視頻作品中,大部分時長在2分鐘左右,最長接近3分鐘。
安秋金團隊有關人員說,他們目前的更新周期是3天一期,作品的出產周期在整個抖音生態里算是長的,他們的視頻拍攝周期一般是三四個小時拍攝,然后利用六七個小時剪輯,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思考創意。
但視頻變長意味著完播率的下降,這是抖音推薦機制的重要指標。比如擁有近2000萬粉絲的張同學,其作品時長平均在3至6分鐘,完播率僅有10.7%,播放中位數則高達9754萬;而擁有2100萬粉絲的美女博主劉思瑤,完播率達到25.6%,播放中位數為339萬。
15秒短視頻完播率高,但一個顯性的缺點就是容易被抄襲、易朽。據騰訊新聞《潛望》報道,創作者為了迎合算法完播率,視頻節奏越來越快、時長越來越短。一條視頻爆了,無數人跟風翻拍。為了賺流量,有MCN不惜讓十幾個網紅同時拍一個腳本。隨之而來的是同質化泛濫和審美疲勞。
一位特效創作者說,此前,他最爆的一款特效收益有4萬多元,拍攝內容過百萬,傳播量過億了,但抖音特效競爭太激烈了,抄襲與模仿很短時間就會撲上來,導致收益歸零,他現在轉向做動漫了。
15秒的創作節奏與思路并不適合所有領域,一些泛知識類、美食、生活等垂直領域,他們無法壓縮內容時長至15秒。“抖音很強勢,平臺想要扶持的內容,更容易被看到,也比較容易做起來。”業內人士介紹,抖音視頻觀看量來自“關注”的比例不大,主要來自平臺算法推薦。《圓錐體》從巨量星圖觀察到數據看,生活類,劇情類,知識類的博主與內容占據了“視頻熱榜”“短視頻達人榜”以及“指數榜”的一大部分,他們構成了抖音流量大盤的新星。
如今,更精彩、更豐富、時間更長的視頻內容成為抖音與其他平臺爭奪用戶使用時長的利器,也是專業內容創作者發揮才能、更快變現的選擇。于是,15秒的短視頻,就不可避免被主流所“拋棄”。
直播成了新的寵兒,很多人在其中淘金。“招女團主播,超高保底6000加提成,月入過萬不是夢,有想法的來。”高輝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布這樣一條消息,他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個MCN機構,專門做女團直播表演,他們每晚開播兩個小時,最多的時候獲得過48萬音浪,合計約5萬元,“每次分50%的提成給平臺,平臺還不鼓勵推直播?”
抖音的直播收入在快速上升。根據中信建投數據,2020年,字節跳動廣告收入 1750億元,直播流水450億-500億元;2021年廣告與商業化收入達2500億元,同比增長43%,直播收入約600億-700億元,同比增長近70%。
抖音超級MCN機構無憂傳媒創始人雷彬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短視頻直播現在是不是一個風口?我個人并不覺得是一個風口,而是一種趨勢。”
“劉思瑤簽了5年才達到千萬粉絲,美女人設,拍短視頻在抖音爆火,但劉畊宏簽約半年時間不到,就依靠直播,實現出圈與7000萬粉絲體量。”一位無憂傳媒的前員工評價說。
三、短視頻撐不起生態
在短視頻領域,言必及抖音,事實上,抖音之前,這個賽道,還有很多先驅。
2016年,開發出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的“一下科技”混得風生水起,這一年,他們獲得了5億美元的E輪融資,并表示,將投入10億美元做內容,重點扶持PGC(專業團隊生產內容)。時任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張劍鋒說,“UGC(用戶生產內容)是一條艱辛而困難的道路,在用戶積累和商業變現上會遇到雙重困難。”
現在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誤判”。火星文化CEO李浩說,秒拍于2013年上線,其底層邏輯還是根植于PC端的用戶習慣,沒有意識到后期“算法推薦”技術興起,改變了視頻流的廣告模式,抖音將廣告作為內容插入到信息流內容中,廣告容量相較于“愛優騰”的貼片廣告有了質的提升,從而解決一開始其面臨的商業化挑戰。
秒拍背靠微博,依靠“冰桶挑戰”以及眾多明星入駐,2017年,秒拍月活用戶量達2.86億,用戶滲透率達61.7%,位居短視頻行業Top1。
2017年,一下科技創始人韓坤在接受《芭莎男士》采訪時說,“現在有人嘗試長視頻越來越短,短視頻越來越長。我覺得能夠清晰地說清楚一件事情讓人娛樂,就不用去限制時長,因為視頻與看電視不一樣,它屬于活動領域。”
但秒拍的口號“10秒拍大片”決定了它短小、精悍的特征,這是一款典型的面向觀看的產品,它的核心點在于方便拍攝和分享,主要解決看的需求。
外界普遍認為,秒拍之所以被抖音快手趕超,是因為成也微博,敗也微博,依賴微博流量太深,“微博自身的體量成為了秒拍成長的天花板”。
韓坤曾邀請某位人士擔任一下科技的CEO,但這位人士拒絕了,他告訴《圓錐體》,不管是秒拍還是美拍,他們的底層邏輯是根植于傳統PC互聯網端,很多產品功能沿用網頁的思路,比如他們缺少抖音的大屏信息流,雙擊點贊等移動端功能。
但另一方面,這也跟秒拍自身的內容生態有關系,10秒視頻內容想要爆,意味著內容要新奇,怪誕,甚至要有大沖突,才能從巨大流量池搏殺出來,持續給到創作者正向反饋。但這種生態,難免踩到監管紅線,2018年7月,秒拍被監管部門下架,周期為76天,是當時懲罰周期最長的產品之一。
等到秒拍重新上架時,它發現,快手與抖音正以火箭躥升的速度搶占短視頻行業領地,并大幅擠壓了秒拍的生存空間。據《圓錐體》查詢易觀千帆數據,秒拍獨立APP月活數據一直在走低,2017年9月月活還有1800萬,到了2022年5月,月活僅有223萬。
一下科技推出的“小咖秀”于2015年上線,主打對嘴、合演、原創、鬼畜等內容門類,曾一度占據短視頻下載量第一名,2020年9月因“侵害用戶權益”,遭遇下架,迄今都未能在蘋果應用商店恢復上架。
2014年5月上線的美拍則一直困于工具屬性,未能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與創作者反饋,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無法形成漏斗般的沉淀。據《圓錐體》查詢易觀千帆數據,2017年4月,美拍月活達到2750萬,到了2022年5月,美拍月活僅有880萬。2018年美拍因內容低俗問題被責令整改,應用全平臺下架30天。
美拍在2015年上線直播,并配備了打賞功能,但沒有做起來。據《圓錐體》觀察,當前美拍APP已無直播入口,首頁內容也沒有了直播內容推薦。
騰訊也一直沒有放棄對短視頻賽道的爭奪,并基于自己擁有騰訊視頻等優勢,將競爭格局放寬在整個“視頻”層面上。2018年,騰訊投入30億給微視,但結果也不如人意。2021年,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宣布,成立“在線視頻BU”,由騰訊視頻、微視、應用寶整合而成,繼續深耕視頻賽道。
上述短視頻產品大多淪為“抖音和快手”快速發展的注腳,一方面,他們脫胎于PC互聯網時期,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用戶圈層狹窄,另一方面,短視頻本身很難支撐起生態循環,為中小創作者創收。
而抖音、快手真正的成功,是通過直播,在商業化上突飛猛進,從而能讓創作者快速實現收益。
“做內容的人,能賺到錢,就會更用心地做內容,然后賺更多的錢。”在金青看來,這樣的良性循環一旦建立,就是生態的雛形。這個循環的勢能和流量越大,生態就越繁榮。目前,淘寶、微信之外,能撐起一個繁榮生態的,只有抖音。
2019年3月,一位大學生玩上了抖音,她經常去廣州的高第街、掛花崗淘貨,然后拍短視頻發在抖音上,不到一年多時間,就積累了30萬粉絲,作品收益可能每月只有幾百元,大學畢業后,她專門與人合伙經營賬號,并做直播,賣貨。到了當年11月,她的短視頻作品登上了“抖音人氣好物榜”TOP3。兩天時間,那個視頻收獲了9.6萬點贊,售價199元的高筒鞋,賣出去400多雙。
在抖音的UI界面,如果點擊左上角的“+”號,它會顯示“拍日常”“發圖文”“掃一掃”與“我的二維碼”,在抖音的拍攝界面,則提供了“K歌”“圖文”“快拍”與“開直播”等選項。
相同的趨勢也在TikTok上演著,根據《圓錐體》獲悉的消息,“TikTok已經向創作者內測開放了3分鐘創作權限,采取邀請制。”一位創作者說,用戶對內容多樣化的需求,和創作者對商業化的需求,共同驅動了這樣的變化。
承載著騰訊短視頻夢的視頻號,從一開始就放棄了短視頻與中長視頻的區分,張小龍在2021年說,在微信號體系里,是不應該做這種區分的。長短視頻的區別只是消費的場景不一樣。短視頻適合碎片時間的連續消費,而長視頻適合有一大段時間來看。
在金青看來,粗糙、易于創作、難以變現等特點,決定了短視頻依然會是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基礎內容,就像普羅大眾一樣,基數很大,但絕大多數默默無聞。“脫穎而出、萬眾矚目,又充滿商業價值的,永遠是精品內容。相對而言,中長視頻是精品內容更好的載體。”
注:應采訪者要求,本文金青、賀蘭、冬梅、張阿姨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短視頻運營與案例分析》,作者侯德林
作者:朱曉宇、閆俊文;公眾號:圓錐體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1gFGHPbVtR-8hXuXqZw-Og
本文由 @圓錐體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