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依托于微信生態的視頻號,已經在短視頻賽道上占據了一角,而2021年底視頻號的一系列動作,也引發了眾多人的討論。那么縱觀視頻號的發展歷程,視頻號當下的生態發展得如何?本文作者做了相應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幾乎沉寂了整個2021年的視頻號,卻在年底一個月的時間迎來了多次屬于它的刷屏時刻。
第一顆重磅炸彈來自于老牌傳奇樂隊西城男孩(Westlife)直播現場演唱會,70后80后齊在朋友圈齊聲高喊:“自己的青春又回來了。”緊接著,跨年之夜,五月天“陪你跨年演唱會”又讓視頻號在百“臺”大戰中拿下了90后的朋友圈社交關鍵詞。
而在明星入場掀起勢能浪潮之前,視頻號于12月初公布“創作者激勵計劃”,分別從流量扶持、商業變現和成長權益三個方面給予支持,進一步對外釋出自己的戰斗之火。
創作者激勵計劃
對于短視頻內容創作者而言,視頻號是個繞不過去的存在,即便它2020年1月才開始內測,即便它至今也沒有出現標桿級的商業案例,但沒有人敢忽視它的存在,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生長在微信生態里,也不僅僅它傳說5億的日活,更是因為它還是騰訊未來的核心戰略。
“視頻號確實是來晚了,因此微信在視頻號上完全不留余力。”在張小龍少有的公開露面中,他都會不遺余力去介紹微信對于視頻號的重視和布局,相比公眾號和小程序,視頻號在自身的垂直領域顯得姍姍來遲,但它其實早在2017年就已萌芽,而它的真正誕生與發展,也始終在微信生態的節奏里,這也是外界理解視頻號最大的誤區——視頻號從來都不是一個垂直的視頻內容產品,而是微信的一個戰略生態功能。
通過2021年12月視頻號的密集性進攻,不難推測,這也是為即將到來2022微信公開課PRO做好鋪墊,蟄伏已久的視頻號要搞大新聞了。
一、視頻號生態已成型?
從2020年1月到今天,抖音、快手和B站熱鬧的這兩年,視頻號悄然間已把生態布局做了個七七八八,基本該有的都有了。
在流量入口上,隨著微信把公眾號、小程序、搜一搜和視頻號的深度打通,以及看一看、朋友圈、附近等等入口的全方位對接,可以說視頻號已然成為微信生態的“流量樞紐”,早已不能從一個二級入口的附屬功能地位去看待它,在微信這個草木茂盛的生態中,所有的流量養分都在全面為它灌溉。
在商業變現上,直播功能的推出及持續完善,比如品牌視頻號與微信支付的打通,直播中控臺的推出,帶貨中心與小商店的關聯,視頻號互選平臺的規范,商業路徑已經打通,后續只是不斷豐富的過程。
目前相對短板的,也就是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優質內容的積累還不夠,對于內容平臺而言,這看起來是個致命問題,因為抖音、快手都已形成了自身的成熟內容生態,且擁有了各自的龐大用戶群體,連微視都折戟沉沙的紅海市場,視頻號憑什么來分蛋糕?
其實從產品的角度而言,分蛋糕早已是個偽命題,視頻號5億日活的數據,已經將問題轉移為如何把蛋糕做得更漂亮,以及如何吃下去。這是個反直覺的數據,它的體量似乎遠未配上它的熱度,抖音和快手依然還在輿論的中心,那么,究竟是誰悄悄用起了視頻號?一個公開的數據是,視頻號與抖音用戶的重合率只在5%到10%之間,抖音的江山依然固若金湯,自然不會有人注意到視頻號的悄然崛起。
說到崛起似乎還談不上,畢竟它是在微信的流量池,視頻號的天花板應該是微信的10億日活,這么看它還才走到了一半。
在這個體量的盤子上玩,沒有人敢說視頻號沒有未來。
無數想教張小龍做微信的產品經理或者運營都能跳出來說,給他們5億的日活,絕對能把視頻號做得風生水起,但他們不會去思考,這5億的日活是怎么來的。
僅僅靠騰訊的流量大水漫灌嗎?上一個漫灌的微視至今也還沒起來呢,而了解張小龍的人都知道,微信一向的風格都是重產品而輕運營,它本身也是在產品邏輯通過市場跑通之后,才大規模進行騰訊流量導流。在推出的頭一年時間里,視頻號就已迭代升級了13個版本。
數據來源:新榜
“這是一種典型的微信style的產品方法,即通過產品而非運營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動點,通過產品能力讓事情運轉起來。”從2020年1月正式內測視頻號,到今年12月份推出“創作者激勵計劃”大規模扶持1000萬原創作者,近兩年時間內,微信在視頻號運營上幾乎沒什么大動作,只是不斷進行產品迭代。
蟄伏了近兩年,12月份的頻繁動作就顯得非同尋常,“視頻號創作者激勵計劃”和西城男孩直播表演、五月天跨年演唱會,則分別是從創作端和消費端的雙重營銷加碼,顯然是基于視頻號產品能力與流量循環起來后,而通過運營事件的方式施加的“撬動點”。接下來明年1月份的2022微信公開課PRO上,視頻號的創作者扶持和商業變現依然是重點內容。
只是,視頻號的內容生態能夠被“撬動”起來嗎?
二、不要“李子柒”才更有野心
判斷一個內容平臺是否生態繁榮,關鍵是看其是否擁有屬于自己的標桿性網紅,以及眾多頭部大V,前者可以破圈擴大平臺影響力,后者可以進行用戶留存和增強粘度,顯然,視頻號目前都不具備。
對于習慣找對標來進行創作的自媒體而言,一是容易產生觀望態度,二是即便想要下場,也難以判斷創作風向,摸不準粉絲喜好。
但問題也在這里,對于擁有5億日活的視頻號而言,打造一個標桿真的有那么難嗎?
很大意義上,視頻號不是不能,而是不想,“視頻號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達,而不是只有網紅和大V的表演。”張小龍在2021年初的“微信之夜”上便明確表達了視頻號的“公民化”平等傾向,在視頻號的定位上,它是個人的名片與企業的官網,而在內容呈現上,是“一個人人都可創作的短內容平臺”。從運營上也可見一斑,視頻號并不強調排行,甚至服務商的內部排名都不允許對外發布。
某種意義可以理解為,微信希望你發視頻號內容像發朋友圈一樣日常,只是從文字化表達轉換為視頻化表達,這聽起來非常不現實,而且這種創作者與消費者的角色統一,也和其他視頻內容平臺的運營邏輯完全不同。
但放在微信的框架內,就好理解多了,視頻號的產品邏輯是表達與分享,而核心依然是“連接”,也就是說,視頻號作為微信當下最重要的戰略級產品,如果不能反哺和深化微信社交關系鏈,而獨立成一個全新的內容消費平臺,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在視頻號誕生之初的幾個月,通過灰度測試真正走出來的版本,就是以朋友點贊取代了機器推薦的主導地位,可以說是微信的熟人關系鏈拯救了視頻號,時至今日,打開視頻號首頁,在關注、朋友點贊和推薦三大tab中,依然是自動呈現朋友點贊視頻,這也是抖音和快手很難具備的能力。
這種產品導向在微信推出公眾號“在看”功能時就已浮現,通過產品設計來增加分享渠道降低分享成本,以內容的流通加深關系的連接,并以此避免朋友圈的內容冗雜。
視頻號截圖
除此之外,朋友贊也會強迫你去進行知識類信息的學習,而不僅僅是通過算法去迎合你的娛樂需求,這從產品設計維度而言就已和絕大部分內容平臺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視頻號的產品邏輯始終是在微信的大產品框架中運行的,有著屬于自己的節奏,那么也就很難以抖音、快手的節奏進行樣本對照和橫向比較。
這種打法帶來的好處在于,非常有利于微信私域流量的運轉和盤活,把私域流量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在冷啟動上,沒有能比視頻號更友好的平臺,通過幾度人脈網可以進行圈層的不斷傳播,再加上公域的算法推薦,綜合起來也更利于內容的分發效率,而微信龐大的流量池也提供了足夠高的天花板。
不推出“李子柒”的視頻號已經走上了和公眾號完全不同的一條路,但這恰恰也是其更大野心的體現,它要讓更多的人群能參與進來。
三、視頻號不再克制?
視頻號在運營上一度表現得非常克制,張小龍也曾公開表示,不會花錢邀請明星入駐,不會花錢購買內容,用自行運轉的生態來幫助創作者獲取收益。
而整個12月的動作連連,顯然看不到視頻號的克制。
回到這兩場引起討論浪潮的演唱會直播,西城男孩除了靠青春記憶、翻唱《平凡之路》刷爆各個社交媒體之外,視頻號的流量方面,直播兩小時超過2000萬人觀看,而五月天演唱會截止當天零點,直播觀看量達到1371萬,顯然,超級IP的直播讓視頻號嘗到了甜頭所在,也借此把“直播+社交裂變”這套行為與視頻號進一步形成烙印,從而使得視頻號的商業案例庫終于等來C位代表。
西城男孩翻唱《平凡之路》
這些究竟算是變相打臉,還只是歸類為營銷推廣,就只有微信自己清楚了。
同時,2021年底除了大張旗鼓的營銷事件之外,再加上“視頻號創作者激勵計劃”,以及視頻號更多新功能的近期上架,比如灰度測試短視頻購物車功能、用戶個人主頁新增“訂單”功能、企業微信與視頻號進一步打通、灰度測試“每日一看”功能、上線視頻號創作者課堂等等,都在顯示視頻號蟄伏已久之后的急不可待。
顯而易見的是,視頻號正在加速,在一個快速流變的商業世界,在騰訊流量不斷被短視頻蠶食的非常時期,它需要證明自身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空間。
創作者們不想再等待,他們想看到實際的發展前景和觸手可及的收入;商家和廣告主并不關心你的產品邏輯,他們只想看到具備代表性的破圈案例;很多消費者都還未養成打開視頻號的習慣,更別說自己發布內容;算法訓練缺乏素材,推薦也并不夠精準。
視頻號需要加快內容生態建設和商業化進程的步伐,否則可能會陷入虛假繁榮的自嗨之中。
而所有仍在堅持的創作者們,都為自己描繪出了一副黎明將之的畫面,期待在新的藍海里成為最前方的弄潮兒。
微信視頻號正在緩緩張開獠牙,厚積薄發的前夜或許已經到來。
作者:木宇;公眾號:壹娛觀察
本文由 @壹娛觀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