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樹杰
什么是創新?宏觀微觀,各種視角,理解和定義多如牛毛。
近年來在我的創新課程中,都會講到我給創新下的定義:
創新就是:創造性的、更優的問題解決方案。
其中包含兩個本質特征(參考文章:創新的兩個本質特征):
- 創造性:與眾不同(廣義創新)
- 新價值:更優方案(更好的解決問題,狹義創新)
今天講一講,為什么要創新,或者說,創新的意義是什么。
這仍然是一個宏大的話題。我從人類發展、國家發展、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四個角度來討論。
1、人類發展:創新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核心動力
放眼望去,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人類對自然施加的一切改造,都是創新的結果。從工具的使用,文化藝術的發展,到社會關系和組織的演化,無一例外。
好奇心和創造性,是人的天性,是創新的動力源泉。而另外一個動力則來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
人類體能非常有限,好在人有還算強大的智能,以及過往文明的積累和傳承,通過創新形成各種形態的實物或非實物的工具和產品,成為自身能力的延伸,尋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石器青銅和鐵器,狩獵農耕和馴養,馬車汽車和飛機,電燈電話互聯網……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你環顧四周,未經人類改造的地方,不是人創新創造的東西,已經不多了。
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2、國家發展:創新驅動是國家戰略、是長期屹立的重要保障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歷程,國家的發展強盛與創新密切相關。
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17世紀初,荷蘭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創辦了現代銀行,建構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18世紀后半頁到19世紀,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同時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其實早在1624年,英國就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案》,鼓勵發明創造。
20世紀,美國站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互聯網、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之巔。愛迪生開創了電氣時代,福特應用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直至今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各種科技、管理、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
對國家來說,誰踩在時代創新的脈搏上,誰就可能引領這個時代。
中國歷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新驅動已成為國家戰略。
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發布,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支持體系。前不久北交所的成立,定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近年來,隨著中美關系的變化,通過自主創新突破大量“卡脖子”技術,已是迫在眉睫,更凸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3、企業發展:創新是企業發展和創業精神的核心要素
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創業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經濟學家熊彼特說,創新(創造性破壞)是創業精神的核心。管理學家德魯克說,企業家精神最基礎的內涵是進行系統化的創新實踐。
對企業來說,唯有持續創新,才可能在紅海競爭中突出重圍,尋求藍海,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和難以模仿的競爭壁壘。
克里斯坦森更是強調了顛覆式創新的重要意義。他在其名著《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提出(參見文章:宣布放棄手機業務,LG做錯了什么?):
成熟企業和市場領導者在原有技術路線上積累了效率和資源,依賴持續改進的技術實現規模增量擴張,而對變革缺乏敏感度和想象力。破壞性創新很難在成熟的市場領導者內部產生進而實現自我革命,所以市場領導者往往會隨著技術和行業的變化而走向失敗。
諾基亞傳統手機業務曾經在全球所向披靡,但對智能手機崛起這一巨大歷史趨勢判斷失誤,沒有實現自我革命,最終昔日霸主退出歷史舞臺。
柯達作為一家創立130多年的聞名世界的偉大公司,于2012年1月申請破產保護。因為柯達的膠卷和傳統相機業務被數碼相機迅速摧毀。諷刺的是,該公司于1975年開發了首款數碼相機,卻沒有抓住這一技術趨勢。
4、個人發展:創新是實現人生發展成就和幸福的核心能力
人生的成就與幸福,也與創新密切相關。
創新是個人發展、有所成就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高能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能力之一。
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是學業、職業和創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喬布斯的創新思維很有代表性。
他曾說:
- 想從事能夠改變世界的工作;
- 假如是其他公司能制造出來的東西,就交給其他公司去做;
- 要堅持做其他公司非但無法模仿,甚至都不想模仿的東西。
最終他打造了一系列劃時代顛覆性的產品:
- Apple:發售全球首款個人計算機
- iPod/iTunes:徹底改變音樂傳播方式
- iPhone/app:全球首款觸屏手機,開創了手機生態系統
創新并不一定是科學家、企業家的事,也不一定是革命性的科學技術大發明。
實際上,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創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創新不遠,就在身邊。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