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賺錢的說法,古代賺錢的說法有哪些?
前言
年輕人如何應對理財這一難題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古語云“賺錢易,求富難”,幾位中國古代富豪的傳奇故事或許能啟發現代年輕人追求財富的心得。
一、 計然神才范少伯
范蠡,字少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商人。他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但這段感情的真假已經無從考證。然而,范蠡卓越的才華和儒家商圣的地位是歷史所確鑿的。
范蠡在齊國定居后,改名換姓,帶領家人在海邊定居,開墾田園,兼顧經商貿易。他在商業上的表現不遜于政治,堅持三大主張:三八價格,農末俱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銷售理論,貴出賤取。
范蠡的第一主張是商人和農民的利益是等同的,二者并沒有輕賤之分。他認為社會中的不同階層應該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共同促進社會的繁榮和穩定。
如果商人和農民沒有利益可圖,他們就缺乏從事糧食銷售和農業生產的動力。這將對國家財政產生負面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控制糧食價格,確保商人和農民都能獲得合理的利潤,從而推動糧食銷售和農業生產。
第二主張認為商人應該注重利他的經商理念,愿意犧牲一些利潤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口碑,從而追求可持續的經營模式。這種商業觀念與中國傳統的商業理念相契合,強調誠信至上,注重義大于利。
商人需要行事果斷,時刻觀察市場動向。當商品物價漲至最高點時,需要果斷拋售;而當價格回落至最低點時,則需要迅速買進。這類隨市場波動轉手倒賣的行為與現代的炒股技巧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范蠡在齊國開展了繁榮的商業活動,很快引起了齊王的關注。齊王對范蠡的才智和能力贊賞有加,并希望他能擔任相國負責財政事務。然而,范蠡深知名利之事常常不順,因此在任職第三年就不顧齊王的挽留,辭去官職回到了故鄉。
司馬遷是史學家,曾稱贊范蠡三次遷居都有出色的成就。史書中對范蠡的描述是"與時俱進,不責備他人"。
范蠡審時度勢、經商思想留給后人許多啟發。他注重經商環境,善于利用市場規律,做事條理清晰,懂得把握機遇,從不盲目跟風。這樣的商業機敏性即使身處現代商業社會,范蠡也是縱橫商海的一把好手。
呂不韋出生于商業世家,從小就接觸到商業活動,因此對投資有著深刻的理解。無論是珠寶玉飾還是國王世子,他都能夠準確地評估投資的價值,并且很少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他被視為中國商業投資的開拓者是毫無夸張的。
根據《戰國策·秦策五》的記載,呂不韋在年輕時向父親請教經商之道。他問父親,如果投資農業可以賺取多少利益?父親回答說是十倍。呂不韋接著問,如果投資珠寶呢?父親回答說是一百倍。最后,呂不韋問道:如果扶持一個王子登上王位可以帶給我多少利益呢?呂父答道:無數。
呂不韋的癡迷于利益追求可謂是達到了極端的程度。在他掌握了家族的勢力之后,呂家已經成為了商業界的知名巨頭,然而這種程度的財富和地位并未滿足呂不韋的內心渴望。最終,他將投資目光轉向了政治舞臺。
呂不韋在一次商途中路過趙國時,意外遇到了當時作為質子的秦國王孫。經過多方探聽消息和分析利弊后,他決定完成自己早年的投資大計:輔助一個王子登臨寶座。這一決定后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秦國質子最終在他的幫助下成為了秦王,而呂不韋也因此得到了官拜相國,并獲得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利益。
呂不韋在經商時善于追求稀有物品,他堅信稀缺的物品能夠吸引大眾的追捧。他甚至將官職也當成商品進行售賣,成功地結合了政治和經濟。盡管這一舉動給呂家帶來了巨額財富,但最終也給呂不韋自己帶來了隱患。
三、 富可敵國沈萬三
沈萬三是個非常富有的商人,他的財富深得人人稱道,甚至讓一些皇帝都感到妒忌。他在歷史上甚至被賦予了"聚寶盆"的傳說,但事實上,沈萬三的致富之道并沒有傳言中那么神奇,可以總結為三個主要原因。
家境富庶
沈佑是明朝著名的商人。他離開家鄉,獨自來到了江南周莊。周莊背靠江河,土壤肥沃,加上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生產。沈佑看準了這里的環境優勢,決定在此定居。
沈佑因過人的經商頭腦,在周莊置辦了田產,并與附近鄉里打好關系。他謙遜有禮,很快就樹立了良好口碑。隨著名聲的擴大,生意也跟著來,老沈家的原始資金逐漸積累,最終產業遍布吳興。
沈萬三出生時,他的父親沈佑已經在周莊建造了占地百畝的沈氏莊園,園內還儲藏了數以萬計的糧食,沈萬三在一個商業王國般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接受了優越的先天資源和良好的后天教育。可以想象,這些無疑為他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熟人投資
“友誼的道路上,選擇伴侶非常重要”這句俗語絕對符合老沈家的交友標準。沈萬三的父親在富豪榜上名列前茅,因此沈家的交友圈里自然都是些身價昂貴的人。然而,人為林子大了,不同的鳥也就有了。在這復雜的人際關系網中,總會出現一兩個奇葩,而陸德源就是其中之一。
陸德源原本是汾湖富商,年輕時是商界的佼佼者,但年老后卻迷上了修道。他沒有兒子,因此他決定把自己的家產全部托付給了商界好手沈萬三,而自己則隱居深山,過起了道家生活。這樣,他放下了對紅塵的執念,享受著與道義相合的生活。
沈萬三對這筆巨額投資當然是莫大的幫助,讓他的商業帝國又添了一筆財富。
眼光獨到
成年后,沈萬三接替了家族企業的領導地位,成為商業巨頭。他重新整合了家族資源,繼續拓展業務,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經營方向,穩穩地掌舵著這艘巨大的商業船只。
沈萬三將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并將海貿作為重點關注的方向。他充分研究了當時百姓的需求,以周莊為核心,將江南盛產的手工藝品、瓷器和絲綢等產品遠銷海外。同時,他也從海外帶回象牙、犀角、名貴珠寶等奢侈品,運至當地進行販賣。
在沈萬三的帶領下,沈家通過倒賣貨物迅速積累了大量資金,從一貧如洗變成了明朝首富。他們家的財富如此之巨,以至連皇帝都開始對其虎視眈眈。
總結
財富不僅僅是金錢的積累,精神成長同樣重要。物質財富是短暫的,而精神傳承卻能夠長久地影響子孫后代。
古人的"財富經"告誡我們,要想獲得財富,首先需要具備頭腦靈光,然后要具備堅定不移的奮斗精神和腳踏實地、誠信待人的務實原則。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才能夠在財富之路上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夠無懼人生的風風雨雨。
參考文獻:
《呂氏春秋》
《左記》
《說苑》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2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