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極兔速遞”賬號力挺梅西硬剛網友的事件再次引發了對“高仿賬號”現象的關注。
一些賬號為了吸引更多關注和流量,甚至為了非法牟利,故意冒充他人或機構進行欺詐行為已經變得司空見慣。政府機構、公益組織、明星、專家、名人、公司等知名賬號是冒名者頻繁光顧的熱門之地。
最近,河南文旅在網絡上走紅,吸引了眾多關注。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眾多自稱“河南文旅”的“高仿賬號”四處活躍,引發了不小的風波。直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表嚴正聲明,要求打擊假冒行為,許多網友才意識到原來一些宣傳手段并非官方認可。與此同時,正值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引發討論的時候,“西方甄選”也悄然出現,其賬號主播還與某名人頗有相似之處。盡管“西方甄選”很快被封,但南方臻選、北方臻選、中方甄選等賬號繼續活躍,展露出了一定的模仿跡象。
蹭ID的行為屢見不鮮,其目的無非是為了獲取利益。網上“李鬼”現象由來已久,以假亂真,套路百出,大致可分為幾類。
一種現象是通過冒充官方組織、新聞媒體、專家名人等賬號,在社會事件中散布夸大其詞、未經證實的消息,以此引流、變現或者炒作話題。比如,在2022年人教版數學插圖事件中,許多社交平臺賬號冒充相關當事人,散布虛假信息試圖混淆視聽。另外,山寨偽造明星短視頻賬號也成為了一種公開的生意。據報道,有賣家稱養成一個擁有10萬粉絲的“高仿賬號”最快只需15天,轉手可以賣到7000元;而100萬粉絲者可售4.5萬元。
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名為“高仿賬號”的網絡現象,它們的目的是直接進行詐騙。借助公眾對名人的情感和熱愛,一些假冒的“靳東”、“劉德華”等明星賬號層出不窮,利用這些假賬號誘導網民進行捐贈和打賞,實施詐騙行為。不僅僅是公眾人物可能會被偽造,就連“鄰居”、“同事”等身邊的人也可能會成為誘騙對象。這些高仿賬號以偽造的身份、昵稱、頭像和簽名向熟人推銷假生意、發布虛假的“轉賬指令”、提出“待付款”的請求等多種手段,令許多人難以防范,導致他們不幸上當受騙。
還有一種稱為“高仿賬號”的私人賬號,它們的昵稱包含地名、組織機構等關鍵信息,例如“××本地幫”等。這些賬號可能出于為地方做宣傳的善意,然而這樣的昵稱很容易讓其他網友誤認為這是組織或機構的賬號。私人賬號本應當具有明確的個體屬性,而采用類似群名的昵稱則難免讓人產生混淆,容易引發混亂。
對于違規引流、欺詐和侵權行為,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理和打擊。這些行為不僅損害公共利益,而且擾亂了健康的網絡生態和社會正常秩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平臺注冊審核、技術監測和依法打擊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必須得到完善,以徹底根除此類問題。
來源:人民網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ananla.cn/27803.html